时间: 2025-06-18 09:52:29 | 作者: 行业新闻
0”引起的酱油质疑已经平息,没想到事情反而愈演愈烈。博主花自己的钱去检测酱油,结果把事件推向了更惊人的高度。
今年315之后,消费者报对13款酱油进行仔细的检测,并发布了一则酱油检验测试的数据,而让人惊讶的是,消费者报的数据竟和博主自测的结果完全不一样。
消费者报难道真的是在造假?为什么他们的检测结果和博主的自测数据相差那么大呢?
今年3月中旬,“千禾0”事件引发了轩然。这“0”可不是说没添加什么,只是个商标而已。对此,千禾味业也公开发布声明,“千禾0”系列新产品是零添加产品,商标设立的初心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别,便于众多购买的人选购。
针对此说明,消费者态度不一,但更多的是对国产企业的理解。商标是企业的重要壁垒,提前规避风险注册是正确行为,并且企业并未滥用,仅将“千禾0”商标用在其零添加产品上,就在舆论逐渐消退时,“消费者报道”发布的一篇检测结果,又再次让千禾卷入了舆论的漩涡。
3月20日,多方新闻媒体报道,“消费者报道”把13款标注为“零添加”的酱油送往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做检测,检测结果为,13款酱油中12款都含有镉和总砷。
之后,相关消息被各大媒体转发了,也引发很多人对重金属来源感到困惑,添加进酱油中起到了什么作用。
随之,有媒体开始说明,重金属成分的出现是因为酿造酱油时用的原材料,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土壤里的重金属,因此在酿造时会留下些许痕迹,这些含量并不代表有额外的添加。经过这么一解释,确实有不少人相信了这一说法。
这事儿让老百姓心里多了个概念,觉得酱油含重金属是常态,只要在国家标准内就不怕。检测中也发现有7款产品甚至含有两种重金属,其中“珠江桥”、“莲花”和“老恒和”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另外的品牌,看来这次测试对这三款产品真是不太友好。
之前被骂得不可开交的“千禾”,如今竟然成了这些酱油里的优秀代表,口碑一下子就翻盘了。紧接着“千禾0”也发文表示自家的产品线添加”,绝对没有欺骗消费者的意思,这事儿就算告一段落了。可谁能预料,事情远没那么简单呢。
有支持的自然就有人反对,短视频博主“大雷”自掏腰包再次对市面上常见的酱油进行仔细的检测,结果跟消费者反馈的完全不一样,很多款产品并没有检出重金属。到底是谁在骗消费者呢?
在大雷的视频里,他展示了自己从网上购买的多款酱油,进行了检测,每个产品都有相应的报告。视频中他详细展示了检测结果,结果显示十几款酱油中竟有80%并没有重金属,真是打了“全部含有重金属”的谣言的脸。
不只是大雷,另一个博主“张工”也对消费的人报告中的酱油检测提出了质疑。从张工的视频来看,他不仅针对镉和砷进行了检测,还顺便检测了酱油中是否含有铅、汞和铬。
如果这两位博主的检测结果属实,那酱油中“因原材料问题引起重金属含量”的说法就会受到质疑。而张工费心送检,目的就一个:消费者报告的准确性。
在张工的视频评论区,他直言不讳地质疑消费者报道凭什么敢代表国家!视频里,更是强调了对消费的人报道的回应,张工自掏腰包的检测结果被指控为“某些媒体借机造谣、吸引流量”,难道说张工手上的检测报告才是不真实的?
谁是对谁是错,作为普通人我们还真不好说。不过,现在的局面是,张工在视频中“叫板”消费者报道,而消费者报道却没正面回应。
对于媒体而言,也许只是一次“先射箭后画靶”的投机取巧;对于博主而言,也许只是想要一个为什么检测不一致的真相;对于消费者而言,也许只想清楚自己的真金白银有没有错付了;而对于一个品牌而言,也许因为这个无妄之灾,要很多年才能够修复。
首先,消费者报道提到的送检批次检测结果不一致,张工就问消费者报道能否把送检批次公开,让他自己再花钱检测一次,看看结果到底有没有出入。其次,他还想知道,为啥消费者报道没有把具体的检测报告给大家公开。
这两大疑问瞬间把事件推向了高潮。小编也去查了一下消费者报道的相关账号,却发现无论是在短视频平台还是图文账号上,都找不到之前关于零添加酱油检测结果的那些作品了。
可能是消费的人报道把相关作品删了,也可能是小编搜索的不够仔细。不论是哪种情况,我们大家都希望消费者能出面来处理这件事。毕竟,即使真的是删了自己账号的作品,还是有那么多官媒转发做证据,这事儿摆明了是躲不掉的。
这事儿可比企业用“零添加”来欺骗消费者严重多了,牵扯到的是公信力的问题。如果连检测结果都敢随便造谣,那我们老百姓到底还能信什么呢?而且,消费者报告的检测确实给一些产品带来了不好的后果。
就像我之前提到的,很多人把消费的人报的检测结果当成产品的推荐,如果这些检测结果是假的,那不仅对不起消费者,也害了企业。现在这样的一种情况跟当年说味精致癌的谣言挺像的。
在那场舆论风波中,莲花这个牌子遭了不少殃,很多消费者仍然固执地认为鸡精要比味精更加健康,殊不知,鸡精的配方里第一项就是味精。尽管经过了多年的辟谣,味精的地位还是没法恢复。